联系我们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有几率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有几率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可“风水轮流转”,近些年的富士康上新闻似乎是由于一些负面新闻:订单大幅度减少、海外投资不顺。
曾经的他可能连做梦都想不到,曾经在中国市场大肆收割,“赏中国人饭吃”的时代,早就结束了!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有几率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1985年他在台湾创立了富士康,并在三年后抓住了时代机遇,正式投资大陆。
作为专业生产3C产品与半导体设备的高新集团,富士康填补了当年国内在这片市场上的空白。
当时的深圳慢慢的变成了了经济特区,无数年轻人心怀梦想来到了这片土地,富士康找准机会,吸纳了一大批人才。
当时富士康在深圳投资建厂的决策,确实带来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深圳尝到甜头后,富士康扩大了投资,工厂的足迹遍布全国,公司出口额占全国总出口额的5.8%。
由于成本低、效率高,苹果等大公司都把代加工业务交给了富士康,富士康也因此在全球都打响了名号,缔造了一个亚洲奇迹。
郭台铭本人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多次登上福布斯排行榜和胡润富豪榜,公司更是成功跻身世界500强。
可不管怎么说,都应该是双方的互相成就,富士康提供先进经验和工作机会;员工们则是把自己的青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卖给”富士康。
这种高傲的态度,无疑是对中国劳动人民辛勤工作的一种轻视,他收割着我们的价值,却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做到。
而面对“自由美利坚”的时候,郭台铭确是另外一副面孔,2017年的时候,时任总统特朗普向富士康发出了邀请。
美国政府特意划出了一大片土地,甚至破例给了政策优惠,郭台铭很快心动,拿出了100个亿的资金。
对于这一个项目郭台铭几乎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园区很快拔地而起,郭台铭信心满满,期待能在美国大展宏图。
可现实的打击却接踵而至,首先就是在资本主义的运作下,富士康很难再像从前一样获得最物美价廉的原材料。
为了在国际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富士康忍痛压缩利润,可是他们很快发现,他们根本招不到足够的员工。
他们尝试了各种手段,甚至开了几场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可美国人根本就看不上他们提供的那些工作,应聘者依旧寥寥无几。
富士康终于发现,他们在当初在国内施行的那一套根本行不通,他们有些太看得起自己了。
最终,郭台铭想在美国打造金牌园区,让那里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梦成了泡影,投进去的钱也基本都打了水漂。
眼看美国不行,富士康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比如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
表面看,劳动力过剩的印度确实能提供大量人力资源,可真实的情况远比这要复杂许多。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印度根本不具有生产原材料的条件,因此他们生产的原料还是要从中国进口。
好不容易生产环节能顺顺利利地进行了,可印度工厂的生产效率始终不尽人意;产品好不容易产出了,可合格率又只有将近一半。
为了印度工厂,郭台铭急得焦头烂额,可无论怎么改进,都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
与此同时,在越南的工厂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工厂建好之后,由于当地电力设施的不完善,工厂时不时就会断电。
好消息是,越南员工的平均组装效率和技术都算不错;可坏消息是,他们的时间观念极强,到点立马休息,拒绝任何加班。
工厂慢慢积压了大批订单,富士康先后试过提高待遇、末位淘汰制等多种办法,可员工们依旧我行我素。
随着时间推移,富士康的工厂失去了大批订单和合作项目,连合作多年的苹果也不例外。
离开了中国的郭台铭终于发现,原来从来都不是他缔造了一个奇迹,而是奇迹本来就存在。
他再也找不到一片像中国一样广袤而文明发达的城市;也没人能代替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
可此时的中国早已在飞速的发展下变得日新月异,富士康在国内的发展环境早就不像从前那样舒适。
华为、小米、比亚迪等品牌早已崛起,产业体系也早就经过了多重升级,早就不再是的代加工产业的天下。
而曾经爆出过多次丑闻的富士康,其形象早已在国人心里大打折扣,影响力也早就大不如前。
一个公司发展起来后,切记要不忘初心,同时要有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更要尊重劳动者和消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