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人形机器人领域最近迎来了一场技术大洗牌,随着Figure公司推出具备类人推理能力的Helix模型,以及1X公司发布了面向家庭的NeoGamma双足机器人,科技界充满了期待。英伟达GTC2025大会于3月17日隆重开幕,主题聚焦AI硬件的全产业链升级,而人形机器人也再次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Figure的Helix模型基于先进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架构,并采用了创新的准分层式设计,成功实现了四大技术突破。首先,Helix的对象泛化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可处理多样化的任务场景;其次,机器人的全身上半身精准控制提升了动作执行的稳定性;第三,Helix支持多台机器人协同达成目标,打破了单机作业的边界;最后,这一模型完全基于嵌入式GPU运行,无需依赖云端算力,大幅度降低了部署成本。这样的技术进步为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物流和仓储管理等场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1X公司推出的NeoGamma双足人形机器人,专为全球中产家庭打造。相较于其前代产品,NeoGamma的技术迭代大多数表现在两大领域:一方面,内嵌的自研大语言模型与视觉模型,让AI交互与决策能力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采用新型尼龙材料与声学系统优化,确保了安全性与低噪音,适配家庭环境。这一发布预示着人形机器人正在加速从工业场景向家庭环境渗透,未来的服务机器人市场可能会迎来巨大的增长。
Helix与NeoGamma的技术突破不仅推动了机器人本身的进步,也带动了上游供应链的变革。嵌入式GPU高效运行的需求促进了边缘计算硬件的升级,而针对家庭场景的轻量化材料需求,则催生了尼龙复合材料的新工艺。这些创新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也为后续的大规模生产打下了基础。
在此次GTC2025大会上,英伟达将焦点聚集于AI芯片、散热、网络等核心硬件技术,其中,新一代BlackwellUltraGB300芯片的发布便成为了众多科技人士关注的亮点。该芯片采用HBM4E高带宽内存,内存容量高达576GB,专门满足复杂AI模型的训练需求。此外,大会还首次提出将“水冷技术”全面导入,以使数据中心在高功耗情况下依然保持高效运作,这为小型化的机器人算力模块提供了新的思路。
GTC2025大会首次设立“量子日”专题,号召IonQ、D-Wave等企业一同探索量子硬件与算法路径。英伟达甚至展示了如何将量子计算与经典AI整合,提升机器人路径规划效率的方案。此次会议还吸引了来自阿里云、百度、字节跳动等各大企业的参与,分享大模型与硬件协同优化的宝贵经验。这无疑展示了全球科学技术产业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紧密合作。
英伟达在大会中再次强调,物理AI和人形机器人将是未来十年的重要赛道。他们推出的机器人开发平台将大幅度降低AI模型与硬件整合的门槛,通过仿真环境加速机器人训练效率。结合Figure和1X等企业的实践探索,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人形机器人技术正在慢慢地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形成了“硬件迭代-算法优化-场景落地”的完整生态链。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